小班教學   

全校推行小班教學,優化課堂教學,促進學生有效學習。以實踐小班教學的六大原則為基礎,制定校本課程發展計劃,施以多元教學策略,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和互動學習的機會,提升學與教效能。

採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,設計多元化的小組活動,高參與的課堂,透過小組學習模式,借助同儕間的協助,加強其討論、協作能力,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。


分程度課業   

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課業,使能力較強的,可以學得更多,能力稍遜的,也能慢慢進步。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調適課程,以及訂定適切的教學策略,提升學生學習的效能。


補底拔尖

為更好照顧學生差異,在補底方面,學校可為有需要的班別編排同科同節,以利教師進行分組教學,加強對學生的照顧;中文、英文和數學設課後學習班,教師按學生的能力和測考表現設計學習內容;課後功課輔導班,協助有需要的學生。

除了加強補底工作及舉辦多元智能活動外,還要積極推行拔尖課程,致力培育學生潛能,推行優質教育,繼續推行適切的課程及教學策略如:創科工程師、科創小先鋒、小小科學家班、機械人班、珠心算班、奧數班、英語話劇、校隊培訓中、英文創意寫作班、各式各樣的音樂、體育及興趣小組,培育學生體藝潛能等等,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好的發揮,培養高素質學生。


學習評估   

各科推行多元評估「促進學習」,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,善用各項評估數據,作出教學檢討及改善教學策略。鼓勵老師多用具體和鼓勵性口頭及書面回饋,讓學生知道怎樣改進。採用多方參與的評估方式,安排學生自評和互評,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;中文科及常識科亦有引入家長評估,讓家長更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。運用總結性評估分析資料,包括試後檢討,跟進及改善的建議,並利用試後跟進週,跟進學生之弱項。